close

鹿港是第二次來   這一次跟著博學多聞的老師來

所以收獲更多    不虛此行

而且這次使用無線導覽機

在行動上也更為靈活   好棒

也因為我們在這裡待了一整天  

所以照片也很多   得分成上下兩集才寫得完

先寫鹿港天后宮吧

雖然聽了很多典故傳奇 

不過我左耳進右耳出 

能留下來的很有限   哈哈

每位來鹿港的觀光客必到之處~~天后宮

http://www.lugangmazu.org/index.php

國定古蹟的殿宇鹿港天后宮,創建於明末清初,

創建迄今已逾四百餘年,是台灣唯一奉祀

湄洲祖廟開基媽祖神尊的廟宇,現被列為國定古蹟。

由於坐落在早期貿易興盛、文化薈萃的鹿港,

故寺廟建築,一樑一柱、木雕、石雕、

彩繪皆出自於名匠之手。華美至極,

處處盡顯其豐富的歷史人文風采。

更因為屢顯神蹟、宮務管理有方,香火始終鼎盛不衰,

目前信徒遍佈全世界各地,是台灣相當具代表性的媽祖廟,

亦為研究史料、考證古蹟、探索民俗信仰等各方人士眼中的瑰寶。

鹿港天后宮組合1

不愧是鹿港天后宮   網站做的很棒

相當值得一看  那我這不專業的還要寫嗎

好吧  凡走過必留下部落格 

雖然不專業  但還是很有誠意的寫啦

今天是週三   但還是人山人海的天后宮

還有很多高中生來這裡畢旅哩

光是大門口  張老師就講了足有半個鐘頭吧

 

可憐的石雕蟠龍  被保護在鐵籠中

如何能飛龍在天呢  嘆息

鹿港天后宮4

四個可愛的小童 

還有喜怒哀樂的表情呢 

如果沒有老師講解

哪能看得這麼細呢

(上圖)

「怒和樂」造型為捲髮披肩,胸前掛有長命如意鎖。

此木雕為煥美師的作品,將洋人的造型雕刻在木構架上,

人物表情各異,為匠師雕刻的巧思。

(下圖)

「喜和哀」為同一造型,捲髮裝飾,著洋服與高跟靴,

此木雕為煥美師的作品。

鹿港天后宮組合2

從雕粱畫棟來看 

就可以知道當年的鹿港是多麼的繁華熱鬧了

屋頂上石雕的西洋小天使  也是很可愛呢

鹿港天后宮組合3

牆上每一幅精緻的石雕  都是一個故事

封神榜   三國演義   隋唐演義......

張真人畫龍點睛(左上)

三川殿兩旁所雕刻的作品為龍、虎石雕,

左邊的龍堵以「張僧繇畫龍點睛」為石雕題材,

張僧繇為六朝人,曾於金陵(南京)安樂寺內畫龍,

其畫工傳神,若將龍點睛,龍將會從畫中飛出,

故有「畫龍點睛」之說。石雕的構圖中張僧繇髻髮背劍,

一副真人的造型,聚精會神的畫龍點睛,前方有一位童子趨前,

雙手呈上墨硯,下方並雕有數隻鯉魚,有「魚躍龍門」之勢,

象徵「科舉高中」的涵意。

此石材為青斗石刻,採深浮雕的方式更能突顯主體故事的背景。

保生大帝醫虎喉(左下)

虎堵的雕刻為「保生大帝醫虎喉」,

民間信仰傳說:「有一隻老虎,因吃了一位懷有身孕的婦女,

其骨頭哽在虎口,後來求助保生大帝醫治,

並答應保生大帝願為其座騎,且不再害人」。

天后宮的石雕在匠師巧奪天工的匠藝下,賦予多重的內涵,

虎堵石雕的上方有一位童子做打虎狀,讓人聯想到「楊香打虎」的故事。

鹿港天后宮組合4

八掛藻井  更是不能錯過

昔時華麗的藻井被當作是皇帝尊貴的一種象徵,

是建築物中最尊貴的做法,其功能為隔斷過高的空間,

以保持室溫及避免灰塵下落,且能塑造室內富麗堂皇的效果。

鹿港天后宮組合7

木造的廟宇最怕祝融之災

所以有鰲魚來坐陣

鰲魚雀替

八卦藻井的下方位於壽樑與柱子交角的地方,

有四隻「飛魚」,其造型為龍頭魚尾,性好吐水,

裝飾在建築物上,有防火災的喻意。

文人視此龍頭魚尾的造型為鰲魚,

有「獨佔鰲頭、科舉高中」的涵意。

由於龍身雕有翅膀,鹿港的匠師稱之為「飛魚」,

位於三川殿內的「飛魚」為煥美師的作品 

鹿港天后宮組合5

伯牙學琴 (上圖)

伯牙學琴於成連,曰吾師東海中,能移人情。

乃與伯牙俱至蓬萊山,留伯牙曰,吾將迎吾師來,

船而去旬時不返,延望無人,但聞海水汨沒,山林冥杳,

群鳥似鳴,愴然歎曰,先生能移我情,乃援琴做水仙操  畫撫癭瓢子意本

戊戌元宵前       笑雲筆

「伯牙學琴」圖臨摹自黃慎的畫稿,黃慎,掦州八怪之一,

號「癭瓢子」。此畫為柯煥章於民國四十七年(一九五八)元宵節前夕所繪,

頗有知音難覓的味道。

李鐵拐幕天席地 (下圖)

圖為鹿港書畫名家黃天素的作品,

當時黃天素欲在灰壁上畫此圖時,先在家中臨摹,

才上架繪製,其間上、下木架無數次始繪製而成,

此圖落款為戊戌年(民國四十七年、一九五八)元旦,

這幅畫很有趣   福在眼前  多好呀

鹿港天后宮組合6

這幅字官網上沒有說明

不過有趣的地方我還記得

第二行第三個字(代) 下面有個像"二"的記號

最後一個字"功"也有相同的記號

意思是"功"字要插在"代"字的後面

所以原文就是

民安國泰喜調和    累代功勳總不石靡
靈異即今猶似昔    世無浩劫海無波

鹿港天后宮24

嘉慶二十一年(西元 1816 年),

地方仕紳將此次重修的始末,

刻成「重修鹿溪聖母宮碑記」,

此塊碑文記錄有鹿港八郊的名稱,

分別為泉郊、廈郊、南郊、油郊、布郊、染郊、

糖郊、(竹)敢郊,是目前文獻上出現八郊名稱最早的史料。

鹿港天后宮21

天后宮亦稱舊祖宮

一間廟宇卻有兩個廟名   算是獨特

 

鹿港天后宮23

正殿   香客眾多

鹿港天后宮22

神龕上方有清朝雍正皇帝所御賜「神昭海表」、

乾隆皇帝御賜「佑濟昭靈」及光緒皇帝御賜「與天同功」匾額。

此三塊御賜的匾額,其共同的特色為皇帝所落款的印章,

位於匾額的正中央。

越靠近神龕的匾額時間越是久遠

鹿港天后宮17

在熙來攘往的香客遊客中

邊聽老師生動活潑的講解  

發現這一處寧靜

鹿港天后宮20

好的   其實我們實在是時間有限

而可以講解的東西實在又太多了

下次乾脆專門講解天后宮就好  哈哈

午餐時間到了 

今日午餐採取少量多樣   吃巧不吃飽的方式進行

天后宮對面的三番錦魯麵是我們主要的用餐地點

食物有錦魯麵/蝦猴/西施舌/蚵仔煎

裡面最好吃的是蚵仔煎

蚵仔很新鮮完全沒有一點腥味

最棒的是只加上蛋   而沒有勾芡

可能是我吃過最好吃的蚵仔間啦

我討厭勾芡的蚵仔煎

飯後甜典是東華麵茶

這裡的麵茶是素的  不是豬油炒的

非常好吃  而且還有杏仁脆片

因為還要提著走下半天

所以只小買兩包 

其他還是等回台北再開團購吧

好的吃完飯   繼續往下寫吧

接下來看  新祖宮

新祖宮俗稱「新宮」,

創建於乾隆五十二年〈一七八七〉,

興建晚於鹿港天后宮故名為「新祖宮」,

新祖宮為鹿港三座媽祖廟唯一官建的

新祖宮之創建起因於乾隆五十一年林爽文叛變,

翌年清廷派大學士-福康安率大軍來鎮壓,因來台途中遇颶風侵襲,

祈求媽祖而得以平安登陸於鹿港,更進而平定叛亂。

福康安班師回廟後,認係媽祖庇佑,而奏請乾隆帝撥公帑於鹿港現址建廟。

http://www.hlps.chc.edu.tw/~changhua/lugan/xin.htm

廟中留有乾隆五十三年「敕建天后宮碑記」、

乾隆五十七年「天后宮田產碑記」、

嘉慶十一年「重修廟宇碑記」、

道光十四年「重修天后宮碑記」

四塊碑石及石香爐等古物,極具歷史價值。

敕建天后宮組合1

因為新祖宮是官廟 

所以媽祖娘娘身邊的千里眼順風耳可是穿官服的喔

可惜我沒有拍到

對聯還嵌入施靖海/福康安兩個人的名字

敕建天后宮組合2

廟前可愛的公仔順手拍

健康號   升學號   長壽號   快樂號   等等等

敕建天后宮8

既是官廟  門口就有文武官員在此下馬的石碑

敕建天后宮9

南靖宮

鹿港南靖宮創立於清乾隆四十八年(西元1783年),

為一座深達五十公尺的狹長式廟宇,

由移民至鹿港的福建漳州族群所建,

主祀神祇為由漳州府南靖縣奉請來台的關帝爺,

後因與泉州族群爭奪土地失利,

退往八卦山一帶,留下的漳州人則多被泉州人所同化,

泉州人接受保留且維持南靖宮,目前樣貌為民國六十年時所修建。

http://ch.okgo.tw/scenic/1333.html

南靖宮

在古蹟林立的鹿港   泰安宮實在相當不起眼

不過廟前的兩頭石獅據說是來自對岸

獅頭像大包頭似的  算是比較特別

泰安宮組合

我想阿斗仔來    應該會眼花瞭亂吧

鹿港也太多廟宇了

鹿港最早的媽祖廟~~興安宮

興安宮組合1

興安宮廟址很小   但相當古僕

新立的宮埕界及古老的金爐

興安宮組合2

上面那張照片有個小趣味

興安宮屋頂為單脊燕尾式二坡頂,

惟左邊翹尾插入鄰房內,正說明鄰居後來居上的事實。

屋頂裝修上,原泥塑在脊上的雙龍卻安置脊堵下,

藉以抬高燕尾脊的作法,是一種強化前殿屋頂造形的運用。

http://folkdoc.com/temple/xev0e/index.htm

下面照片的老屋的牆壁也整個被樹給破壞了

興安宮組合3

廟裡的七爺八爺很好分辨

除了肩帶  也可從顏色來分別

而廟產碑也正好被擋住了

興安宮組合4

因為照片太多   所以把鹿港分成上下兩篇

寫這樣的文章最辛苦   資料要看來查去

不像寫步道  反正大多沒有特別的典故

所以花的時間也相對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inaccchang25 的頭像
    tinaccchang25

    Tina的心家

    tinaccchang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