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動輒37 38度的超高溫
出門會非常需要勇氣
據說我們現在過的是馬尼拉的溫度
再過幾年 就會過著雅加達的溫度
但放假天不出門玩 生活又太苦悶
這時候 觀光工廠就是最好的去處啦
今天是端午連假的第一天
因為是連假早有心理準備~會塞車
所以選了離家算很近
高速公路只開很短的地點
沒想到還是塞到半死
所幸呢 提早下了交流道
終於沒有遲到久
還是聽到導覽了
講了半天還沒說今天是哪個觀光工廠吼
是宏洲磁磚觀光工場
這是工廠大門
最近這段時間工廠正好有優惠活動
身分證字號裡有"6"的民眾
可憑證免費入圓喔
導覽地圖
這是一進門就會看到的大片磁磚作品
貼的是鶯歌區 右下角是地標~~鶯歌石
以及很多燒陶瓷的煙囪
一人來一張重點必拍
然後現場的工作人員
很熱心的幫忙我們拍合照
像showroom一樣
這裡也展示各式各樣磁磚的樣本
名人來訪的簽名牆
鶯歌高職學生的作品
我喜歡這玫瑰花的配色
這是全世界最大的磁磚
身高有185公分哩
本來想站在它旁邊做個比例
但是後來竟然忘了拍
各個時代的磁磚演進
我對那個小小拼貼的馬賽克很有印像
想當然耳
瓷磚是要燒製的 所以這裡還挺熱呼呼的 哈哈
大型的彈珠臺 球石的說明
老師傅從火燄的顏色就可以知道溫度
果然是溫度越高 火的顏色就越呈現橘紅呀
這是顏色網版
用看的不感覺 觸感摸起來是有細網狀的
就像我們小時後做的美勞
拿牙刷沾上顏色再透過砂網
把顏色刷到圖畫紙上 意思類似
從這裡開始
就要慢慢越來越熱啦
這裡的機械平日裡都有使用喔
最喜歡各種顏色的排列了
這是土料 也就是磁磚的身體
這是釉料 也就是磁磚的衣服
色料能讓磁磚變得更美
所以算是磁磚的彩妝品吧
滾軸的說明
磁磚原來要經過1300的高溫燒製
窯爐的剖面圖
窯的故事
從古時候到現代窯的演進史
這裡也有天空步道喔
其實這裡可以看到整個磁磚的製程
到了這裡 溫度也達到最高點啦
在這裡工作溫度上挺辛苦的喔
冬天應該會好過一些吧
這裡的磁磚都是接單後才生產的
用一個個的吸盤
像砌牌一樣把磁磚排整齊
然後再一落一落的直接套到紙盒裡
現在自動化的生產
真是省力又省時呀
步道這裡很熱
導覽也在這裡做一個結束囉
高溫燒製的磁磚 可以用不同的樣貌呈現
可以仿製成世界名畫 山水畫等等
各種顏色或做舊的材質也沒問題
有些生活必需品也可以使用磁磚來做
現在已經開始量產 而成為商品了
比如說指示牌啦 青花磁的擺件啦等
還有春聯喔
可以在除舊佈新的時候拿下來洗一洗就好了
算是很環保的一件作品喔
英式電話亭擺飾也很美
馬卡龍小碟子也好漂亮
雖然現在身分證字號有6就免門票
不過我們買紀念品的金額還遠遠超過門票錢
離開這裡後 本來要去吃午餐的
連餐廳都訂好了 可惜後來還是回家吃了
午休完畢後
覺得還可以搭捷運到內湖搶個景點
因為景點有開放時間 我們三點多出門
整個就好趕喔
景點是內湖郭子儀紀念堂
開放的時間還真是不算長呀
這時候就覺得內湖原來離我這麼遠
古宅的簡介
如果走108階上去是最直接的路啦
不過呢 如果不喜歡樓梯
還可以繼續往前行 走車道上去亦可
然後我覺得這裡蚊子超多的呀
算是來餵飽內湖的蚊子
古宅外有一排黃旗
很威風的感覺
這裡是市定古蹟 說明如以下
古宅經過整修 算最近才開放的
古宅外表還蠻好拍照的
我拍了很多
紀念堂共分成上下兩層樓
因為來得算遲了
也不好意思請人講解
就自己走馬看花隨便拍拍照了
家訓這些是一定會有的
衯陽堂徽
汾陽王郭子儀的故事可多著呢
八子七婿一門顯赫 醉打金枝等等等
可惜沒有聽到導覽呀~呀~呀
然後因為紀念館裡面好悶熱
所以我們就到外面來拍照
古時候的宅子一景一物都有講究
夫人小姐大門不出 二門不邁
只好在家裡養花養魚自娛了
古宅的側面
然後我覺得好美 就一直拍
因為我實在太好奇了
這用紅磚砌成一格一格的作用是什麼呢
就詢問在旁澆花的古蹟管理員
阿伯(其實也大不了我幾歲)說是
為了以後可以連續蓋房子
就預留了這些格子
和搭積木的原理一樣
好璁明的古代人喔
也相當有遠見
一家人要永遠的住在一起
最後要離開這裡囉
再拍一張
這裡離捷運站很近
有空可以來走走看看
只是要確認是在開放的時段裡